近日,河大一附院骨科二病區(qū)成功為患有糖尿病足的80歲的馬大爺實施骨橫向骨搬移血管再生技術,為他保肢成功,患者康復出院。
據了解,馬大爺患有糖尿病1年多,血糖控制得不是很理想。半年前因左足拇趾甲溝炎感染,輾轉多家醫(yī)院反復治療甚至截去了左足拇趾。然而,近段時間他左足殘端皮膚逐漸變黑、疼痛劇烈,不見好轉。后來,馬大爺慕名找到河大一附院骨二科,經過相關檢查及多科會診后,該科副主任醫(yī)師陳朝輝為他成功施行手術治療。術中,陳朝輝通過在脛骨上進行骨片的搬移,從而在髓腔內形成一套新生的血管通路,與末端微細血管網向交通,進而恢復下肢的血液循環(huán),使血管閉塞導致的組織壞死趨勢得到緩解甚至創(chuàng)面愈合。
陳朝輝說,糖尿病足又稱“老爛腳”,由于患者對血糖控制不佳,使血管、神經發(fā)生病變,導致肢體遠端循環(huán)障礙,小腿、足、踝因缺血發(fā)生壞死、感染。據統計,42.2%的非創(chuàng)傷性截肢是由糖尿病足導致的,該疾病病程長、治愈難、費用支出高、致殘致死率高,對患者危害極大。
最后,陳朝輝總結了以下幾個糖尿病足的征兆,提醒糖友們加強防范。
1.下肢發(fā)涼、麻木,腿部肌肉出現痙攣。
2.足部出現水皰、裂口、擦傷以及其他異常改變,如發(fā)紅、腫脹等感染癥狀。
3.皮膚營養(yǎng)不良,出現肌肉萎縮、皮膚粗糙、汗毛稀少或脫落或者趾甲生長緩慢、增厚。
4.間歇性跛行。運動后有疼痛感,如行走一段距離后小腿或臀部、大腿、背、足等部位產生痙攣痛,休息一會兒后恢復正常,但是再次行走又會出現疼痛。
如果患者的癥狀符合以上幾條,最好及時去醫(yī)院做相關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