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癥患者往往在治療過程中面臨著種種困難,而最難以忍受的不是化療帶來的惡心、嘔吐、腹瀉,而是難以想象的疼痛。國家衛健委《癌癥疼痛診療規范(2018年版)》中提及,癌痛是腫瘤患者最常見的伴隨性疾病,發生率高達61.6%,而70%的疼痛患者未接受規范化的鎮痛治療。癌痛的發生無疑是一場噩夢。在患者中,流傳著這樣一句話:不是死于腫瘤,而是死于疼痛。疼痛的感受如電擊、火燎,有時讓人痛到想死。無論是垂垂老者還是年富力強者,在面對中重度癌痛時,都顯得不堪一擊。焦慮和恐懼也隨之而來,有些人甚至因此產生輕生念頭。因此,癌痛對于患者來說,不僅僅是身體上的煎熬,更是心靈上的折磨,讓人深陷其中難以自拔。
癌痛產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為兩類:疾病之痛和治療之痛。疾病之痛往往是由于腫瘤對周圍組織的壓迫、侵犯以及腫瘤本身所產生的代謝產物等因素引起的。例如,腫瘤壓迫到器官或神經血管,或者腫瘤侵犯神經、血管、骨膜等都可能導致疼痛的發生。而治療之痛則是指手術、放療、化療等治療方法所帶來的副作用,如化療藥物引起的周圍神經痛等。因此,無論是疾病本身的影響還是治療過程中的反應,都可能使患者陷入痛苦之中。
癌痛的分級是對疼痛程度進行量化和分類,以便更好地進行治療和管理。根據疼痛的程度和影響,可以將癌痛分為不同的級別,從輕微痛到嚴重疼痛不等。不同級別的疼痛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,甚至會影響到睡眠、食欲和心理健康。按照規范,疼痛等級到達3級及以上時就應去醫院應用止痛藥物以控制疼痛,同時積極控制腫瘤。
癌痛的管理與治療是幫助患者緩解疼痛、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。了解癌痛的本質和原因,及時尋求醫療幫助,并積極地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是關鍵。按時、合理使用止痛藥物,適當積極調整藥物劑量,并注意應對藥物的副作用,都是有效的治療策略。多數醫學專家認為癌痛患者在疼痛特別是劇痛情況下,使用阿片類藥物不會造成心理依賴性即所謂的“成癮”。此外,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和注意事項也能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疼痛。
在癌痛治療過程中,患者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,如藥物副作用、忘記服藥、疼痛加重等。針對這些問題,需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解決方法。例如,對于藥物副作用,可以調整藥物劑量或采取其他藥物輔助治療;對于忘記服藥,可以在下一次服藥時補充,但患者應避免擅自停藥,以免引起突然的撤藥反應。
面對癌痛,患者和家人應該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,不斷尋求醫療幫助,并遵循醫生的治療建議。此外,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,如規律作息、合理飲食等,也能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疼痛,提高生活質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