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周先生,三年前發現腹主動脈瘤,未治療,今年6月1日凌晨4時左右,起床大便時突然腹痛難忍、大汗淋漓。急忙到我院急診科就診,來院途中周先生出現意識不清、呼喊不應、呼吸急促、全身濕冷等癥狀。我院急診科主任時俊霞及時指揮并參與搶救,給予補液、升壓、止疼等對癥治療,同時急查床旁彩超提示腹主動脈瘤先兆破裂,立刻完善腹主動脈CTA檢查后高度懷疑患者腹主動脈瘤破裂。及時匯報醫務部,我院院長張雙林指示:緊急啟動全院MDT專家團隊,成立以副院長鄭先杰為組長,重癥醫學部主任楊超、神經重癥主任蔣令修為副組長的“腹主動脈瘤破裂術后”治療小組,建議進行緊急手術治療。
經過積極的術前準備后,治療團隊急診為患者行了“腹主動脈瘤破裂支架植入術”,術后轉入重癥監護病房護理觀察。
因術前、術中出血較多,患者一直處于休克狀態,且術中持續無尿,結合術前血壓綜合評估,為低血容量所致,術后調整治療方案,繼續給予輸血及補液治療,血壓上升;結合術中造影見雙側腎動脈狹窄且血壓嚴重偏低,且目前患者腹壓高,急診復查腹部彩超未能探測到腎動脈血流信號,考慮無尿為腎動脈受壓,血液循環障礙所致;后經MDT會診后, 考慮患者腹主動脈瘤破裂支架植入術后持續滲血、腹膜后血腫不全破裂出血至腹腔;患者生命體征不穩定,剖腹探查風險極大,不建議二次手術;繼續給予保守治療,多次輸血維持有效循環血容量,持續CRRT治療維持液體平衡,減輕肺水腫。
經過相應治療后,患者情況依然不容樂觀,專家們再次會診,評估討論病情后一致決定完善腹腔穿刺引流術。與家屬溝通同意后,于6月3日,治療團隊為患者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術,引流出血性腹水,12小時引流量高達1000ml。術后第二天下午,患者腹內壓降至17cmH?O,持續約72小時左右的無尿狀態開始轉歸,尿量逐漸增加,腹脹癥狀較前略好轉。6月6日生命體征平穩,試脫呼吸機,未再輸血液制品,尿量2380ml/天,持續約168小時之久的腹脹較前逐漸好轉,開始排氣。6月7日上午拔出氣管插管后,氧飽和96%,生命體征相對平穩。
經過近兩周的精心救治、護理,患者病情穩定,未遺留任何神經系統損傷癥狀及其他異常臨床癥狀,轉入普通病房繼續鞏固療效,與家人團聚。
楊超介紹,在此次救治過程中,患者病情兇險、病情復雜,診治過程中相繼出現持續11小時左右低血壓——休克狀態,持續72小時左右無尿——急性腎衰竭,持續168小時左右腹脹——胃腸功能紊亂,以及循環衰竭、呼吸衰竭、凝血功能異常、肝功能損傷等,先后出現戒斷綜合征(患者有長期飲酒史)、ICU綜合征等精神癥狀。我院先后組織10余次全院MDT專家團隊會診,為患者搭建了一個各學科專家團隊,共同討論確定診療方案,保證高質量的診治建議和最佳的治療計劃,避免過度診療和誤診誤治,使患者受益最大化。
此患者的成功搶救,彰顯了我院重癥體系建設以及醫院MDT專家團隊合作的優越性,同時也提醒廣大患者對于動脈瘤要早發現、早診斷、早治療,減低致死致殘率。
神經重癥以急危重癥神經系統疾病的監護與管理為特色,實行多學科會診模式(MDT),為患者搭建一個各學科專家團隊共同會診平臺,確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療方案和高質量的診療,在急危重癥缺血性卒中的血管再通治療、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監護和并發癥治療、急性腦血管病、顱內高壓、腦疝形成、帕金森病早期診斷與治療等特色項目以及重癥格林巴利、重癥肌無力、顱內感染、癲癇持續狀態等神經系統疾病的救治方面,具有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,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