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8歲的陳先生,1個月前開始出現短暫黑懵情況,以為是自己太累了,就沒有放心上。近日陳先生突然出現意識喪失,伴小便失禁,數秒后自行清醒,為進一步治療,來我院心血管內科二病區就診。入院后科室主任鞏貴宏為其完善顱腦MRI、腦動脈MRA、24小時心電圖、腦電圖等檢查,24小時心電圖示竇性心動過緩,最慢心率36次/分,平均心率40次/分,竇性停搏12次,最長RR間期3.6S,陣發性心房撲動,遂診斷為病態竇房結綜合征,會出現心源性暈厥,這也是為什么陳先生會短暫意識喪失的原因。
什么是暈厥?
鞏貴宏告訴我們,暈厥是一過性廣泛腦供血不足所致短暫的意識喪失狀態。發作時患者因肌張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勢而倒地,一般為突然發作,迅速恢復,很少有后遺癥。突然的暈倒、跌倒并不一定都是暈厥,暈厥具備以下特點:
1.意識喪失:即患者“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”。
2.突然發生:有些患者發生暈厥前會有一些心慌、頭暈等,大多數患者發生暈厥前沒有任何不適,發作非常突然。
3.持續時間短暫,數秒鐘后,意識恢復正常。
以下情況不屬于暈厥:
1.老年人走路時沒有站穩發生跌倒。
2.頭暈、眩暈、短暫性腦缺血(TIA)發作。
3.癲癇。
4.腦震蕩。
5.低血糖。
6.精神性、心理性“假性暈厥”:由于精神、心理方面的原因,患者的有些表現類似暈厥,如癔癥,也不是真正的暈厥。
暈厥的原因和種類有哪些?
暈厥是常見并具有挑戰的一種急癥,其發生原因多種多樣且十分復雜。大致分為反射性(神經介導的)暈厥、低血壓(OH)暈厥和心源性暈厥三類。
反射性暈厥通常見于年輕人,主要由神經的反射異常引起暈厥。該類患者常存在頭疼、惡心、耳鳴以及面色發白等早期癥狀,需要及時就醫。具體又分為:
1.血管迷走性暈厥:直立性,站立時出現,坐位時不常發生。情緒性,恐懼、疼痛(軀體或內臟)、器械、暈血。
2.情境性暈厥:排尿、胃腸道刺激(吐咽、排便)、咳嗽、打噴嚏、運動、其他(大笑、銅管樂器演奏)。
3.頸動脈竇綜合征。
4.非經典形式:無前驅癥狀,或無明顯誘因,或表現不典型。
低血壓暈厥是指由臥位變為坐位或直立位時,出現明顯的血壓下降,而引起的暈厥現象。直立不耐受綜合征是指機體處于直立位時,血液過多存留于內臟和下肢血管,造成血壓明顯降低。具體原因有:
1.藥物(血管舒張劑、利尿劑、抗抑郁藥)。
2.血容量不足。
3.原發性自主神經衰弱(神經源性OH):單純自主神經衰竭、多系統萎縮、帕金森病、路易體癡呆。
4.繼發性自主神經衰竭:糖尿病、淀粉樣變性、脊髓損傷、自身免疫性神經病變、副腫瘤性自主神經病變、腎衰竭。
心源性暈厥危險性最高、預后較差。包括心律失常或器質性心血管疾病所致的暈厥。老年人屬于該暈厥類型的高發群體。心動過緩(病態竇房結綜合征、房室傳導阻滯)、心動過速(室速、室上速)、主動脈瓣狹窄、急性心肌梗死、肥厚型心肌病、心臟腫瘤(心房粘液瘤或其他腫瘤)、心包疾病/心包填塞、冠狀動脈先天異常、人工瓣膜功能障礙等情況都有可能引起暈厥的發生。
對于既往曾經發生過暈厥的老年人來說,兩年內再次發生暈厥的概率約為30%,積極控制危險因素非常重要。對于暈厥病因明確的患者來說,針對病因的預防最為重要;而對于暈厥病因不明的患者,積極控制危險因素也可以顯著降低暈厥再次發生的概率,也可改善老年人暈厥的預后情況。
出現暈厥后應該怎么辦?
發生暈厥后,首先周圍人群應幫助患者側頭平臥,防止嘔吐窒息,如有氣道異物應及時清除,保證呼吸道通暢,同時注意觀察基本生命體征,血糖也同樣重要,同時應補充水分,觀察意識是否恢復,如果意識恢復應詢問伴隨癥狀及其它不適,如有需要及時送醫院行進一步檢查與治療。之后根據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,其中最重要的是病因性治療,如咳嗽反射性暈厥,應重點行從呼吸內科角度處理咳嗽。要治療過程中同樣要注意一些危險因素,比如不要從事危險的工作,注意不要進行太劇烈的活動及高強度的工作,注意休息、飲水、通風吸氧等。
鞏貴宏溫馨提醒大家,暈厥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癥狀,同時也會危及生命,及時發現暈厥,積極就醫,避免復發,預防軀體損傷,延長患者壽命!
本期專家
鞏貴宏
主任醫師 碩士生導師
河南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。現任河南省微循循心血管分會常委,河南省醫學會心血管學會委員,河南省起搏器電生理學會委員,開封市心血管病分會副主任委員。擅長冠心病診斷和介入治療,心律失常的射頻消融,頑固性心衰的診治等。